加入收藏   /   设为首页  /   关于我们  /     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您好!请  登录  /  注册  /
瑞商网LOGO
瑞佳挖掘疾病增量市场 瑞佳挖掘疾病增量市场
推荐文章

·“诊所”是连锁应对统筹共济的出路吗?
·糖尿病新品进场20天后员工动销率超过合作5年的连锁
·三大核心指标映射连锁7月运营现状
·日常维量,连锁主动“卖爆”
·如何确定重点品种和淘汰品种
·商品主动引进和主动淘汰实践
·知名连锁客单价50%提升的秘密
药培圈微信
瑞商网微信
瑞商网>品类管理实战>商品促销>正文
 
紧盯这两大方向,近效期商品不再愁
作者:小瑞 来源:瑞商网 (2020-01-10)
标签:商品 效期 动销 止损 

   中国药店曾调研发现:药店中的商品损耗情况不容乐观,其中七成损耗源于近效期。可能当时很多药店对此还不以为意。但随着近年来连锁药店各项运营成本急剧上升,商品近效期的损耗问题暴露的越发明显,于是商品“止损”便成为了当务之急。

    面对药店“活命”的迫切需求,到底商品该如何“止损”呢?对此,瑞商网认为,预防近效期商品比处理善后更有价值。因此,现阶段缓解商品损耗问题必须找准近效期商品产生的“源头”,从“源头”入手。

哪些环节会导致近效期药品的产生?

    在实际的门店经营中,商品近效期的问题比比皆是,但如果仅仅将问题归咎于门店销售,就会失之片面。瑞商网建议,近效期商品的产生应紧盯采购、门店两大方向。

1.采购部

    很多店长认为:采购部作为商品引进部门,对于近效期商品的产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    采购部在引进某商品时如果犯了“采购数量远高于销售数量”的错误,那必然会形成商品近效期。而这个错误通常是由于采购部经验决策导致的。想要从采购端缓解近效期问题,就必须借助数据,调研门店商品的实际品种和数量需求,结合门店销售能力和季节性等影响因素,最终决定采购量。除此之外,采购部还应该注重提升与厂家的谈判能力,引进“长效期”的产品;定期监督追踪产品在门店的铺货、动销情况,及时调整采购策略。

    药店需注意,还有一种情况会导致近效期:一些有特定需求的顾客会在某门店提前预定一批药品,当采购周期超出了顾客的认知范围,或顾客临时取消预定,就会退货。而恰巧这批商品已经在运输的路上,最终到达门店的时候,因为商品的适用范围窄众,最终就成为了近效期商品,甚至是滞销品。想要缓解这部分近效期商品的压力其实很简单,只需事先向顾客说明采购周期及区间,获取对方同意后拟定合约即可。

2.门店

    对于门店而言,商品最终进入近效期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动销。这里可以分别从店长、店员两种具体角色来分析:

①店长

    请货时主要依靠主观经验决策,尤其是新调任的店长,选择的商品很可能不适合门店商圈需求。

    日常门店商品动销情况和效期统计差错,造成动销不好的商品再次请货或商品搁置至近效期。

    陈列不规范,例如将低价位商品“藏起来”,无法形成销售,随着时间推移,成为近效期商品。

    鉴于上述,我们试想一下:如果店长可以随时掌握门店中的不动销商品,并列入到《 门店动销考核》中;如果可以将《要货计划》尽力做到精准,做到少进勤进;如果按照瑞商网的要求,至少在黄金层必须做到低价格带商品不低于40%,营造出良好的价格形象,促进商品动销……那么,门店的效期商品压力还会有那么大吗?

    所以,构建数据化理念,掌握数据应用方法是当下店长必备的技能。

②店员

    相对于店长,店员导致商品近效期的原因则比较简单:不知道、不会卖、不愿意卖。瑞商网通过数据调查发现:员工不知道、不会卖的占比高达70%以上!

    也就是说想要减少商品近效期,首先要去解决的是:让员工清楚地知道所在门店有哪些商品,在哪个货架上,以及商品的功能主治等产品知识。据此,瑞商网建议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:一方面是借助“瑞学·药店店员训练系统”中的拿药训练模块,提升员工对货架、商品的熟悉度,解决员工不知道的问题。另一方面是通过“瑞学·药店店员训练系统”中的产品知识学习来提升员工专业能力,解决员工不会卖的问题。

小瑞结语

    以上小瑞从采购、门店两个方向为大家分析了近效期商品产生的原因,可以看出,近效期商品其实源于药店的理念误区和经验决策,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商品“止损”必须用数据指导商品引进、铺货、动销全过程。瑞商网“瑞海·药店大数据应用系统”提供行业参考值,指导药店从商品结构、门店运营、员工训练、顾客研究等方向,将自家经营的商品与行业大数据进行对比、分析,找出药店问题所在,明确提升方向。合作热线:183-1108-0670。

 

Copyright 2007-2023 RUISY.COM.CN, All Rights Reserved
TEL:010-82781036 QQ:928589605 E_mail:ruisy2008@126.com
瑞商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16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