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辑语录】
绩效目标在百科名片中这样界定:绩效目标(常被称为目的和责任,英文Achievement imitates a target)是指给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提供所需要的评价标准,以便客观地讨论、监督、衡量绩效。因为员工的绩效目标是有效绩效管理的基础。
2013年年底,瑞商网在带教客户的过程中发现,好多药店都已经开始在制定明年的绩效目标了。对于应该制定为多少才合理,制定的目标从何着手完成都存在较多的疑虑。
于是,瑞商网数据分析师特别针对“如何确定绩效目标”的问题,为连锁药店一把手及管理者支招。
总结今年的工作成绩,确定明年的目标,是连锁药店管理者需要进行的工作。到这个时候,大家对自已今年的目标完成得如何,应该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。有些企业超额完成了目标,有些企业可能差一点点,比如完成了95%,有些可能完成的情况与目标还有一段距离。
不管企业面临哪种情况,年终总结阶段,管理层需要进行总结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:达成目标的经验是什么?达不成目标的教训是什么?
我认为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:
量化指标的标准
本年度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改进措施,改进成果的量化指标是多少?
本年度采取的改进措施中无效的,是方向不对、方法不当,还是执行不力?针对目标未完成的企业而言,目标是否制定高了,根本就完不成?对于超额完成目标的企业,目标是否制定得比较保守,所以大家完成得不错,但是并没有充分挖掘出大家的潜力。
之所以进行上述总结,重要的原因,是为了做好明年的预算。也就是本期我想与大家交流的主题:如何确定2014年的销售目标(营运目标)。
据我所知,这几天很多企业都出台了2014年的销售目标,有的已经开始在公司店长会上发布了。估计也都在经历“定高了”还是“定低了”这样的争论中。当然,大多数情况是老总认为定低了,店长认为定高了。管理层呢,或许正处在如何说服店长,或者说服老总这样一个为难的境地。
不管是说服老总说“定高了”,还是说服店长说“定低了”,还是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了。基本的原则是“用数据说话”,这也是瑞商网多年来一直提倡的。按照目标管理的理论体系,制定目标时,需要遵循SMART原则(这个原则我们给大家都讲过),这个原则对于我们制定年度目标依然是重要的和有效的。
SMART原则里,最重要的一条,是制定“可达成”的目标。这里的可达成,有两层含义:一是制定的目标不能太低,轻而易举就能实现;二是制定的目标不能太高,超过门店的营运能力,营运部门如何努力,都很难完成。我们执行绩效管理,制定目标的目的,是希望它成为一个正激励系统,推动大家去达成目标。而不是成为一个惩罚系统。这一点大家首先要达成共识,作为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的思想基础。尤其是老总,更要建立起这种意识。
当然,也有人提出如果不做惩罚,门店的关注度没有比做了惩罚后的高。但是,我想表达的是:我提的不是惩罚系统,并不是说没有惩罚,而是有奖有罚。如果搞得光有罚,没有奖,才称为惩罚系统。所以这是不会提出过高目标的思想基础。这也是“可达成”原则的思想基础。
制定可达成目标的具体方法,还是需要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。在讲方法之前,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案例吧:
在这两天我们给各个企业开的分析会中,主题就是一起评价各个企业2014年销售额增长率指标是否合理。陕西的一家企业明年定的指标是基本目标20%,挑战目标30%,结果我分析了他们家的数据后,认为20%低了,应该调整到30%,40%。诸如这种定低了的例子,还有好几家。另一家河北的企业也是定的20%,结果我分析完数据,给出的观点是:20%的目标对这家企业可能过高了,完成的难度较大。如果没有特别的改进措施,估计目标达不成。
分析哪些数据指标可以定出合理的指标呢?同样是20%的目标,结果一家定高了,一家定低了,是为什么呢?其实这些结论是进行了以下的数据分析后,依据数据做出的判断:
【案例1】
第一家企业,今年年中开始进行精细化管理改进。因此,我分析了他家前三个月(9,10,11)的同比增长率,结果同比增长率连续三个月都在23%左右。显然,明年20%的增长目标,已经低于本阶段的增长成果。在这里我采用了趋势环比分析的方法,很快就确定,20%的目标太低了。考虑到其它因素(一会我会着重讲这些因素),在加10%左右的增量目标,是合理的,因此,我提出基础目标可以做到30%。
【案例2】
第二个企业,管理基础比较好,单店销售额都比较高,商品结构也比较合理。近三个月的同比增长率,只有10%左右。如果提出20%的增长率指标,意味着环比增长率要达到10%左右,才能完成。因此,20%的增长目标,压力就比较大了。
刚才的例子,我先采用趋势分析的方法,对目标“可达成”进行初步判断。后面,还要着重分析预期的增长部分(第一家企业分析时我采用的方法)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现有数据,找到可以提升的方向,确定预期的改进方法,然后评估该项改进,可以带来的增长预期。最后将这些增长预期相加,可以得到最后的目标。
举例来说,某家企业门店的中西成药品规数,品规最多的店,只有1700多,针对该企业的改进措施是什么呢?大家是不是可以马上找到方向?这时候大家一定会想到进行增补品种。这种情况下,如果做增补品种的动作,可以马上给门店带来增长。按照它的基数,估计可以带来20%的增长。考虑到门店执行力可能不足的因素,保守估计,也会有10%吧?这样,本期增长率10%,增补品种增长率10%,现在有20%了。
我们接着向其它方面分析。看商品大类销售额占比。结果看到保健品占比较6%,中西成药75%。按我们对市场的了解,保健品一般占比可以做到12%。这样改进动作时,加强保健品的销售,这个改进动作的预期增长率是6%,现在的增长率目标可达到10%+10%+6%=26%。继续向下,分解中西成药,看中西成药中类的占比,结果是心脑血管占比最高,达到18%,感冒品类只占10%。这里有没有可改进的方向呢?有人建议可以提高感冒药占比,感冒药10%提高到20%?。没错,说得很对。感冒品类的提升,可以带来10%*0.7=7%的增长。这样,预期增长率为10%+10%+6%+7%=33%。说到这里,大家对前面的算帐过程有没有什么问题?
· 第一个10%,是不是已经包含了后面的三块业务增长,如果去掉第一个,还有23%的增长,我们就是下的23%增长。——第一个是本期已实现的销售增长率(与去年同比)
· 增长来自于哪里?——按惯性将会带到下个阶段的。我给大家介绍的,是设定增长率指标时的分析思路。每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,改进的措施不同,预期增长也会不同
· 7%是怎么算出来的?——感冒品类占比如果提到20%,需要增长10%,而中西成药占全品类的70%,因此,感冒品类的增长将会带动整体增长10%X70%=7%
我们进行分析的方向,需要依据企业的当前数据来进行。分析的方向除了我们前面举例的趋势分析、商品品类占比分析外,还要考虑顾客结构,会员占比,关联能力(客品数、客单价)等。管理层需要一项一项分解,一项一项分析,提出预期增长,最后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。最后,将这个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,写成分析报告。然后拿着这份报告,才能与老总说“太高了”,才能与店长说“太低了”。这样制定出来的增长率目标,才是有理有据的,才可以符合“可达成”的要求。 |